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健康资讯>>

【今日小寒】节气小课堂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

来源:宋唐词网     2022-10-06 17:02:47阅读:

小寒时节天气酷寒,梅花开了,湖面也结冰了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,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,如小寒日溜冰,骑驴探梅喝腊八粥等等。

小寒介绍

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,在1月5-7日之间,太阳位于黄经285°。对于中国而言,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,小寒是气温是最低的的节气,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。

小寒三候

一候雁北乡:小寒二阳之际,虽然是冰天雪地,但是阳气已动,因此候鸟大雁感阳出现向北飞的迹象。

二候鹊始巢:禽鸟最早得知气候变化,此时喜鹊已得来年之气,开始衔草筑巢,准备孕育后代。

三候雉始雊:羽毛漂亮雉鸟也被称为“阳鸟”,它们会感阳气的萌动而雌雄同鸣。

小寒习俗

南北差异

小寒天气酷寒,南北地域跨度大,形成不同的生产农事、生活习俗。农事上,北方大部分地区地里已没活,都要进行歇冬,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、畜舍保暖、造肥积肥等工作。南方地区小寒节气需要做好油菜清沟、小麦追肥等工作,倘若遇到强冷空气,则在地里洒草木灰、作物秸秆或盖粪等帮助作物度过最冷时节。根据多年农事经验,人们往往会以小寒气候推测来年的气候变化,早早做好农事计划,如山东地区就有“小寒无雨,大暑必旱”、“小寒若是云雾天,来春定是干旱年”的俗语。

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,尚未大冷。但隆冬“三九”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,因此又有“小寒胜大寒”之说。

今天膏外婆把这个节气应该预防的疾病和饮食食补方面的总结一下,提供给大家,不论是自己养神摄生,还是告诉朋友家人,都是不错的哦。

【今日小寒】节气小课堂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

一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

【今日小寒】节气小课堂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


呼吸系统疾病受天气影响最大。

小寒节气以后天气越发寒冷,此时可能出现的寒潮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道坎。低温使得呼吸的局部温度很低,毛细血管收缩,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,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,

同时由于干燥,呼吸道黏膜弹性减少,免疫力下降,排泄异物的功能减退,导致细菌及病毒在呼吸道生长。

预防:冬季预防呼吸道疾病,首先要增强自身免疫力,适应环境,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;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,白天要适当开窗通风,但要注意不要站在风口。

一般感冒咳嗽的患者不及时治疗或不注意采取保暖措施,病情加重后会诱发支气管炎。

所以,在低温天气更要注意防寒保暖,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儿童、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等,在冬季应适当调整户外活动时间。

二 预防肠胃病


【今日小寒】节气小课堂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


小寒时节天气寒冷,胃肠道的活动增加,腺体分泌旺盛,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往往频发上腹痛、反酸、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多数发生在这个时候。

预防:冬天肠胃病的预防首先要适时增添衣被防寒保暖,要漂亮更要健康,避免胃肠受寒,不吃生、冷、硬、炸食物,不喝冷饮,不要空腹喝牛奶或者酸奶。

其次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,多吃温热清淡的食物,定时定量,切忌暴饮暴食。

第三要调整生活起居,按时休息,不要熬夜,要常常运动,以便促进新陈代谢,待着不动容易影响到消化系统,造成肠胃功能紊乱,进而导致肠胃病发生。

三、预防心脑血管病

【今日小寒】节气小课堂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


心脑血管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,但在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更高。小寒时节是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时间段,这个时候人们需要严密防范心脑血管疾病。

冬季严寒,血管收缩,血压易升高,中医认为,人体内的血液,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所谓“血遇寒则凝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在小寒节气里,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,患“中风”者增多。

冬 季 药 膳

一、滋补汤品

1、秋冬补肺汤

南杏仁、桑白皮各15克,猪肺250克,盐、味精适量。

做法:将猪肺切块,南杏仁、桑白皮(切丝)均装入纱布袋中,同置于砂锅中,加水适量,用文火煎煮1小时,去药,加盐、味精后,再煮半小时即可。

功能:滋阴润肺。用于老人干咳无痰,肺结核病人低热干咳,亦常用于无明显疾患者而秋冬季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干咳。

2、参竹老鸭

用料:沙参、玉竹各50克,老鸭1只,葱、姜、黄酒、盐适量。

做法:把药物与老鸭(经加工)放入砂锅,加水适量,沸后撇去浮沫,文火煮2小时,去药,入葱、姜、黄酒、盐调料,E火烧10分钟即可。

功能:滋阴润肺,养胃生津,润肠通便。用于肺结核所致之低热、口渴等症;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肺燥,干咳;糖尿病调治;病后体虚,便秘。不宜与木耳、桃、豆豉同食,老年无病者常食有益。

2、滋补粥品

(1)山芋粥:山芋与粳米同煮,常食可防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过度肥胖等症。

(2)芝麻粥:捣碎艺麻与大米同煮,可治眩晕、记忆力衰退、须发早白等。

(3)木耳粥:取木耳、粳米加冰糖同煮,润肺生津,滋阴养胃,补脑强心。

(4)枸杞粥:枸杞同梗米共煮,有补肾益血、养阴益目功用。

(5)栗子粥:栗子肉与粳米共煮,有补肾强筋、健脾养胃之功用。

(6)百合杏仁粥:鲜百合、杏仁与粳米同煮,加白糖适量温服,能润肺止咳,清心安神,用于病后虚热,干咳劳咳。

(7)红枣糯米粥:山药、苡仁、荸茅、大枣、糯米同煮,放入适量白糖,有健脾胃、益气血、利湿止泻、生津止渴之功效,适合病后体弱及贫血、营养不良、食欲不振、慢性肠炎等患者食用。


日 常 习 惯

1、穿衣

冬天天气寒冷,这个时候为了保暖很多人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。但是你知道吗,这个时候的头部、手部以及脚部都是需要重点保暖,千万不能够置之不理。

膏外婆提醒大家,头部的保暖和身体的热平衡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所以说,为了身体健康,冬天的时候对于一些裸露部位需要特别的注意,例如带上帽子以及手套等等。

2、运动

很多人由于天气寒冷就停止了运动,其实这并不科学。冬天气温低这个时候老年人以及小孩最好减少到户外的次数,但是运动也不能够停,而是应该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,例如慢跑等等,这样不仅不会加重心肺的压力,同时还能够锻炼身体。

另外锻炼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,最好在下午的三点到四点时间进行锻炼。

3、保养

冬天保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,天气越是寒冷,那么就越要保护好手脚,并且养成搓手的好习惯。

搓手不仅能够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,减少出现冻疮的可能,同时还能够预防感冒,并且对于我们的大脑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,所以说,冬天搓手对身体好处大大的有。

除了搓手的习惯之外,冬天最好能够每天进行泡脚,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寒冷,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、促进睡眠的功效,是一种非常健康、科学的生活方式。


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